纵向广告1
热评文章
纵向广告2
导语:近来,我国北方很多地方开始入秋,早晚寒凉感上升,大家要注意及时添减衣物。不过,谚语中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不少人其实对这个词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是从字面认为秋天就冻着。但实际上,谚语春捂秋冻中秋冻的意思是啥呢?到底春捂秋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一起来了解。
谚语春捂秋冻中秋冻的意思是啥
春捂秋冻
秋季防寒循序渐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37℃左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在春捂秋冻的“非常”时期,人们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
第一,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三,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第四,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
第五,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因人而异:
中国早有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就是指在农历的二月和八月,这两个时间段里人们的衣装打扮容易出现“混乱搭配”的现象,而在阳历上,这两段时间也是冬春换季时和夏秋换季时。
“乱穿衣”的族群中,有的是跟着身体感觉走,还有则主张“春捂秋冻”,后者强调经受“秋冻”,人的体质才会越来越强,不过专家的观点是,“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但如果个人的体质本来就弱,那最好还是不要乱冻。所谓“春捂秋冻”的含义是,通过适当的“秋冻”,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就像是潜移默化的煅炼,“秋冻”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另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上,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
秋季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候。对于有这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防寒尤其重要。专家表示,这部分人群如果也尝试“春捂秋冻”,将是十分危险的举动。比如穿着拖鞋虽然比较时髦也比较舒服,但末梢循环节奏被打乱,易引发血压升高等症状。气温波动大,体质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护头、手、足这三个关键部位。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秋天昼夜温差大:
昼夜温差大
早晚加衣
昼夜温差大时,早晚两个时间点温度较低。在这时就要做好防护,特别是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差的人群,在早晚时间出门要带好外套,并注意保暖。
保持空气流通
保持空气流通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的滋生,也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小编认为通风时间应在早中时期,且每次15分钟最佳,晚上温度较低,若此时通风,易造成体质较弱、抵抗力差的人群患上感冒,真是得不偿失。
均衡饮食、补充营养
食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在这个昼夜温差大的时节,更应注意饮食搭配。在天气转凉后,人们的食欲会大增,但在这干燥的季节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并少吃些辛辣的食物。
加强身体锻炼
运动是防寒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天气转凉后,随着体感舒适度的提高,运动的人也随着多了起来。而且运动项目也是非常多,例如跑步、登山、打球等都是耐寒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