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正文内容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_4000字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2 08:35:30 1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4000字

杜月笙生前吸取自己的教训,对子女的教育特别严格。他儿媳、女婿众多,儿孙满堂,全家和睦。在他所有子女中,没有任何一个入歧途走黑道的,个个正直良善,多具真才实学,分布在世界各地,踏踏实实服务于社会。

据女儿杜美如对父亲的回忆,杜月笙去世前对子女们说过:“我没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摘自《杜月笙全传》最后两段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正值清末同光中兴的最后辉煌时刻,四岁以前,父母相继离世。六岁那年,“甲午战争”爆发,黄海海面的几声炮响,让267年大清王朝名存实亡,一直到1912年溥仪逊位,大清朝十几年间扮演的都是“苟延残喘”的角色,举国乱糟糟。国家的命运往往就是个人的命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月笙在并不宽裕的娘舅家渐渐成长,舅舅对这个可怜的又不太听话的外甥也是有所刁难,不乏辱骂,偏执的杜月笙自幼就有了寄人篱下的屈辱感。在一次遭到舅舅的驱逐之后,杜月笙愤然脱离舅舅家,来到了光怪陆离的上海滩谋求生路,在一家水果店工作,于是开始有了“水果月生”的名号。

先说说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大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杜月笙的生存环境。20世纪始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这个头一开,似乎预示着20世纪的新100年不会太好,事实也确实如此,100年里,苦难肆虐了中国90年(前50年不离战争,后40年不离斗争,也许20世纪的那100年是中国历史上人为灾难最深重的100年)。紧接着辛亥革命武昌城头一声炮响,两千多年封建王朝被迫结束。紧接着中华民国开始自己的表演,1912和1913年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年份,这两年里,向来“权力压制一切”的中国也有了像模像样的议会和参议院等西方民主国家的配置,这是中国历史特别重大的进步变革,然则昙花一现,1913年3月20日,孙先生的得力干将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枪杀,一切美好梦境化为了乌有。紧接着就是孙先生针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及后来矛头指向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大大小小的全是战争。紧接着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来了,中共成立,大大小小的工人运动来了,政府以及黑帮对工人运动的压制也来了。紧接着1926年蒋介石发动的北伐战争,各路军阀不停地混战。紧接着1930年死伤无数的中原大战。紧接着东瀛鬼子入侵中国,有了断断续续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再紧接着,驱逐日寇以后的国共大决战。这就是20世纪前五十年的战争脉络,战争又战争,短暂又漫长的50年似乎不曾离开战争,而在我看来,除抗日战争之外,其余战争都难以贴上“正义”的标签,全是中国人打中国人,不折不扣的劳民伤财,真正苦的是广大民众。战争连绵不断的社会难免不是畸形社会,可以说杜月笙有生之年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这样的畸形社会里,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极其复杂善恶两面的杜月笙。

杜月笙的复杂很难说明白。他靠自己的胆识和残忍爬到了上海滩黑社会的顶端,“杀人行凶”“奸诈邪恶”“欺行霸市”等等是他一辈子也挥之不去的标签,这些恶行毋庸置疑,也是上海滩黑社会的标配,这些恶行想洗刷也不可能,当年的旧上海也不乏“谈杜色变”的一群人。而另一层面,他对劳苦大众又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切同情,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五十年里,中国大地无时不刻不被战争所笼罩,战争的同时还“配备”有无可避免的天灾人祸,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莫说上海,全国各地的广大民众有几人能过上好日子?每每天灾降临,杜月笙都竭尽所能救济灾民,不仅自己掏巨额钱财,赈灾义演时演技拙劣的他还经常为了募集捐款而亲自登台表演以筹集赈灾资金,有次头顶20多斤重的行头差点在舞台上昏厥过去。在那个年代的大上海,有一句话在民间穿梭:有事就找杜先生。杜月笙对找上门来有求于己的困难民众基本是有求必应,慷慨解囊,从不推脱,哪怕难度再大也尽全力相帮,还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别人能来找我杜某人是看得起我,忙我得帮。长期下来,据说上海滩一大片困难民众都得到过杜月笙的真诚相助,并且摆脱困境,杜也积累了极好的口碑和人缘,他的邪恶那面也鲜有针对劳苦大众的,有点“劫富济贫”的味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很多工厂都因战乱或者老板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的境地,杜月笙最大面积的慷慨解囊可能要数支助这些突然失业的工人们了,往往是他出面软磨硬泡逼工厂老板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补贴,他自己掏腰包给人数众多的工人每人两个月的工资补贴,杜月笙本人还多次因为这些大量支出搞得自己手头拮据。还有一事更能看出杜月笙复杂的矛盾心理。一次,杜怀疑被他长期冷落的大太太沈月英和她的一个青梅竹马的远房表哥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只是杜月笙的猜测),权势倾天的杜月笙哪能受得了这个?他忍着极大的愤怒,强令大太太此后不许离开家门半步剥夺在家的一切权力(大太太直到十几年后儿子结婚才得以踏出家门),又承诺每月定量供应她鸦片(那个年代,有钱人家太太吸鸦片是常事),又由于大太太的随从阿贵在这件事情上向其撒谎,他把阿贵双眼毒瞎,然后每月给他足量的钱供他过日子,最可怜的是倒霉的“表哥”,被拉到江边活活打断了双腿,没有任何“补偿”。

要论杜月笙对中国社会的最大贡献,可能要数支援抗战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杜月笙就开始加入抗战的行列,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要早。1932年,日寇发动“一·二八”事变,企图轻易占领上海,杜月笙就给保卫上海的十九路军蔡廷锴军长打了电话:“但有用得着我杜某人的地方,万死不辞!”,铁铮铮的硬汉形象。杜月笙很快就成立了“上海市抗敌后援会”,号召上海各界捐钱捐物,支援十九路军抗日,上海市民相当积极,捐的东西多到用不完,不得不让市民停止捐献。同样是在“一·二八”事变期间,久攻不下十九路军自身损失惨重的日寇想借道法租界攻击十九路军的侧翼,在谈判会现场日本人以武力威胁法国代表逼迫其借道,法国代表受到威胁几乎答应下来,同样赶赴现场的杜月笙立时拍案而起,杜月笙怒不可遏说道:“如果日本人进来,我杜月笙要在两小钟头以内,将租界全部毁灭!我们大家一道起死在这里!”公开与当时军事力量强大的日本撕破脸皮,更看出这个中国黑社会头子硬汉又可爱的一面,鉴于杜月笙强大的帮会势力,法国立马拒绝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日本人的阴谋也没有得逞。当然,平生花钱如流水的杜月笙自己也付出了巨额钱财支援前线,不仅号召捐款捐物,杜月笙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经常前往战争前线慰问战士,感觉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杜月笙的另外一个“大手笔”就是凿船以封锁江面,抗战时期为了争取长江航线的主动权,蒋介石下令封锁长江江面,怎么封锁呢?凿船。杜月笙将自己名下大达航运公司的巨轮全部拿出来配合这次凿船行动,把整个航运公司献给了抗战,可谓毁家纾难。虽然原定的“关门打狗(封锁江面消灭长江里的日本舰队)”计划由于汉奸告密不得实现,但是这些沉船没有白白浪费,由于江面的封锁,日本军舰难以西进,西部的抗战大后方得以保全,在整个战略意义上来说作用巨大。

杜月笙对抗战的贡献估计超过现在大多被大陆官方(注意是大陆官方)认可的人,只是这东西本身就很不好说,只能说是估计,毕竟邀功请赏是人的本能,真正做出过贡献的人往往默默无闻或者被历史的书写者压制,而如今“狂轰滥炸”的抗日神剧简直是对抗日先烈的极大侮辱,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苦难史,而这部苦难史如今早已面目全非乃至满目疮痍,甚至演变成一部闹剧史,无数国军抗日先烈们在天之灵都得义愤填膺吧?抗战史上当真有“李云龙”这样的八路军英雄任务吗?想不明白,这些电视剧怎么有脸播出来?对得起为抗战付出巨大努力的杜月笙们吗?抛去手撕鬼子包子炸弹等等恶作剧不说,抗战历史被歪曲得实在太多太多,希望真相被还原的那一天早点到来。当然积极抗战也不能排除杜月笙想立足上海滩而讨好国民政府的可能性,想保住在上海的权势他别无选择,人活一世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人家毕竟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这骗不了谁。

在阅读《杜月笙全传》的过程中,我老是想一个问题:倘使杜月笙幼时的命运不那么凄苦,而是像他本人的众多子女那样在温暖的襁褓里健康成长,他会取得怎样的成就呢?也许不能做到上海滩的顶尖权贵,但也有很大可能性成为一位治国能人,兼济天下。

发迹以后的杜月笙极希望不被别人以“地痞流氓”来看待,包括他后期办面粉厂搞航运搞金融办教育搞慈善都是趋向于阳光的产业和行为,所以他也千方百计树立自己的新形象,所以“杜先生”是他最想听到的对自己的称呼,也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同时,杜先生的座上宾客不乏当时的文化界名流,当时的学术界领袖章太炎就是其中之一,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

杜先生出生于1888年农历七月十五,辞世于1951年农历七月十四,临终前对子女留下那句:“我没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辞世第二天这个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鬼节”就是他的生日,似乎是一个生死轮回,作为“大善人”那一面的杜先生是否会轮回会重生?有事还能找杜先生吗?

中国文化毕竟不太看重生命,所以强权在手,人命往往如草芥,滥杀是常有的结果,不杀那便是天大的造化,也是天大的恩情。这一点在20世纪的100年里,多数中国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而相比之下,杜先生一生救济了无数人,让无数人从鬼门关返回到人世间,这是被救者多大的造化,杜先生又创造了多大的恩情呢?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