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正文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 读后感2000字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2 08:36:55 1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本书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48—1954年之间创作完成。全书从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开始一直写到1945年《波茨坦宣言》二战结束,既有对战争的原因、经过的描写,又有战争过程细节的再现;既有重大国际事件的叙述,又有战争中各国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 读后感

花了两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本还算是经过精简的回忆录。

这是第一次从政治家的角度而不是史学家的角度来看二战的历史。过去,我一度想象,二战就是一场孤立的世界大战。其实,通过阅读丘吉尔的回忆录,我们会看到二战更深层次的根由。

如果说一战的导火索是个很荒谬的事件,而且是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二战可以说几乎截然相反。二战是希特勒这个狂热分子步步为营,处心积虑的一步步下赌注的结果,也是当时的英法美政府的孤立和绥靖政策导致的恶果。

事实上,二战之所以烽烟四起,跟一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站之後,戰勝國对战败的德国予以极强的打压,巨额的战争赔款导致德国的货币急剧贬值,其国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甚至有很多人处于饥饿状态。

德国虽然面临着巨额的赔款,但是他们聪明的从美国等国家代到了更多的贷款。

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末引发了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

希特勒就是在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情绪下,得到机会,进入政坛的。

其实,我丘吉尔早在20年代就已经预测到二战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没有人理会。

及至30年代,希特勒执政后,开始慢慢发展军力,撕毁一站结束时的《凡尔赛条约》。然后驻军莱茵兰,再然后一举进军维也纳,吞并了奥地利。

而法国和英国的张伯伦政府,对此采取绥靖政策,他们打死也不会想到希特勒的野心如此庞大。

到了拿下捷克和波兰,事态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二战爆发了。

丘吉尔在这本书中说,没有哪次战争比二战更容易避免的了,但是却不幸的发生了。

幸亏有英国,成为欧洲最后一块没有被占领的区域,为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登陆提供了大后方。也幸亏希特勒错误的选择了东线对俄国开展,不然,英国也存在沦陷的风险。

整个战争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合纵连横。希特勒是最早把孙子兵法用到极致的野心家。

一步步大胆的尝试,一次次的冒险成功,让他在德国将领和民众中间的声望与日俱增,近乎神话。

丘吉尔以及在他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在六年时间里,为结束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暴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在联合美国和苏联组成反法西斯同盟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苏联在战争的前期,跟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为希特勒席卷大半个欧洲提供了一个稳妥的大后方。苏联万万没有想到希特勒会反目成仇,大举进攻。

苏联人的代价,就跟38年的法国和荷兰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严寒的冬天和勇敢的人民在斯大林格勒之后扭转了战局。

(这跟拿破仑有点像。)

二战的中后期,三大国已经开始就战后利益分配展开博弈。整体上看,丘吉尔更重视同苏联抗争,争取在波兰和德国的更大控制权。但是无奈的是,苏军先行占领了波兰和柏林,占有更大的主动权。

而对罗斯福来说,他更重视美国在亚太的利益。所以在开辟第二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对于在巴尔干登陆并不热衷。

很难想象,丘吉尔在一张便签上草草的勾画,就跟斯大林划分了大致的利益分配,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这下小国,就这样被大国“瓜分”了。

1945年七月,大战尚未完全结束,丘吉尔却在英国大选中意外的败给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战胜了德国,却败给了竞选对手。

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丘吉尔正式卸下了首相职务。

无论如何,二战后的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曾经并肩对付纳粹的伙伴,如今就要成为对手--在西方和苏联之间,漫长的冷战开始了。

丘吉尔在1950年再次当选首相,并且在1955年因为身体原因离任,当时她已经85岁高龄。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