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热评文章
纵向广告2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1000字
我尝过奶酪,具体是什么品牌的已经没有印象了,吃完觉得也并不是怎么好吃。于是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汤姆猫用小小的奶酪就能让杰瑞鼠上钩?大概奶酪也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吧,比如本书中罗列的一堆:像蜂窝状的瑞士奶酪、鲜黄的英国切达干酪、美国奶酪和意大利干酪,还有美妙又柔软的法国卡米伯特奶酪,等等,当时看得我就饿了。
不论是哪种奶酪,它们在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中都是一种象征:我们或大或小的追求。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本书从头到尾都没有指认那个“小偷”。很显然,“小偷”是谁并不重要,因为“小偷”同样是一种象征:制造变化的因素。实际上,这本书是象征意义极强的一本寓言故事,并且深怕读者看不懂,在正篇故事外还加上了同学聚会上的讨论环节。
我们其实都明白变化的重要性,然而,变化也分不同种。因时而变,自强自变,小变怡情,无所不变。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变化?
《谁动了我的奶酪》其实是教我们怎么生存。生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正因为它的现实,我们的变通往往不是出自我们的初心。你来到一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公司里所有人都在尔虞我诈,你无法与他们真诚相待,这种情况下,你会如何选择?洁身自好,你的品行值得称道;同流合污,你学会了生存。两种选择都没有错,那么谁错了?世界错了?也许吧,但是你能让世界如你所愿吗?
所以刚才说到,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谁”,没有人去追究。嗅嗅和匆匆发现奶酪没了,二话不说,立即出发去找新奶酪了;哼哼一直在抱怨;唧唧在思想斗争了一段时间后,也去寻找新的奶酪了。四个小家伙,有成功有失败,但是都没有追究到底是谁动了它们的奶酪。
也就是说,《奶酪》是在鼓励我们“变”,但是回避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非要因为世界如此变化,就要跟着一块儿变化?有人说这不是很明显嘛,为了生存呗。这没错,这正是这本书的使命,教会读者学会变通。然而,当人们都习惯了世界如何,我就如何,那么那些坚信我若如何,世界如何的人们将会越来越少。我们谁还记得曾经的那些梦想,成为医生,成为科学家,成为画家,甚至成为超人,如今却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只为好好活着。梦想,被现实锁进了保险箱,或者直接抛进了汪洋。因此,我们不得不发问:到底是我们聪明地适应了世界,还是世界把我们改变了?
引用《玛法达》中的一句话:如果我们还不尽快改变世界,那么世界就将改变我们。这句话出自一个未满十岁的小女孩之口,读来却让人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