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热评文章
纵向广告2
《林海音文集:春风》读后感4000字
在《春风》的故事里,吕静文是一个愿意为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进行到底的优秀校长。她一心扑在学校建设中,自信又诚恳地工作,没有赏花游园、照料家庭的时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她在中学教书时就给自己写下的箴言。
费力争取的女人认准了目标,便奋力地往她的前途奔去,成功于是如期而至。她曾鼓励和帮助过的女学生琼英在大学毕业后不久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记者,这次她要准备发表一篇关于这位办学业绩突出的名誉校长的报道。
“吕校长是一个为热爱工作而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的人。她一生无子女,以培育别人的子女为己任,她忽略了她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就是她的家!……”琼英的文稿中这样写道。静文看过之后,竟也无法对于这样的评价作出好或不好的判断。或者,她对于自己内心追求的东西一如既往,只是有些事情需要逃避和隐藏,比如她的家庭与爱情。
她和曹宇平认识,是在她被聘去当宇平弟弟家庭教师的时候。他高大英俊,却因没有完整美满的家庭生活而终日消极;她身世孤苦,却坚强独立地奋斗着,渐渐展露出母性般的柔情。她给他关怀,使他重拾希望;她为他留在北平,等着他毕业后一同远走高飞,开创理想的天地。再后来他们就结婚了。
静文是个有理想的女人,她在教育界有着蓬勃未竟的事业,她要在安定中继续去开创、去作为。可宇平是个求安定的男人,他心底抗拒那些频繁令人不安的变动,他想要安定中的安逸。于是婚姻中的两个人步调开始愈发不一致,“夫妻”二字成为挂名。
当翡翠别针以宇平的名义送给静文时,立美的心意除了她自己,也确实没有人能够再去多了解几分。她感觉不到自己对静文的妒意,还悬着惭愧的心情。在别人不正常的婚姻里,她的参与没有丝毫的张狂与宣扬。顺其自然,举行简单的仪式,生下可爱的女儿幼幼,清清淡淡经营家庭。
这才是宇平的理想生活状态,与北平的那个家对比,呈现出各异的两面来。他终归是找到了内心的真正去向,可他又不得不将两边的现实兼顾。现在,还没有该做决断的时机。
“愿你继续努力,人类哪能有完全美满的?我们正在做长距离的行军,背负着沉重的行囊,里面贮满的原是悲哀啊!”
立美拿起红色的戒指盒,将那个意义重大的首饰摆在琼英面前。她将要代替她的弟弟向她求婚。虽说感情亦像细水流深,但细水还有一个特质,在于其不知觉的流动,与形态的不停变化。帮助弟弟提前去确认琼英的意愿,她多一刻都已经不愿意等了。
至于幼幼的未来,她寄托给了一个只见过一次面,且对其于心有愧的女人。“吕静文校长亲启,安立美缄。“那个男人是归属于谁的已经不重要了,认清自己的内心才能做到坦坦荡荡。
她认同和肯定着静文和宇平的感情,用着平和的语气,为她们共同爱着的这个男人、这段错误的关系请求原谅。她在剩余不多的时间里把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地安排好,促成弟弟的订婚,向静文坦白真心,将幼幼托付给对的人。
这段婚姻中,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一场终归会到来的生死变故变得恬静和谐起来。
为什么安立美竟然愿意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托付给丈夫的原配妻子,且对她有着足够的信任?各处两地互为情敌,怎么此刻的情感尽像是蜜友间的对话,而无太多的嫌隙?
我看到了一种很宝贵的人性特质,叫尊重。吕静文对于事业的尊重,是立美愿意将未了心事托付与她的前提;而安立美对自己情感的坦诚,亦是对吕静文婚姻的尊重。她们相互之间产生了一种很美好的联结,也使得年少的幼幼因此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是一个可惜但不可悲的结局。
同样,在一段婚姻里,实在不能单方面地凭各个的角色来评判出施害者与受害者,不论当中有多少种关系,都是由所有的当局者共同创造出来,谁都不能完全无辜。立美面对感情的冷静与诚恳,在我看来比曹宇平实在是勇敢得多了,而我也笃信,静文不会辜负这样勇敢的嘱托。
《婚姻的故事》则是一个在新旧时代交替的环境下“我”生活的那个家庭里发生的关于婚姻的故事。婚姻的故事,无法预料,正如在日本大阪出生的“我”,嫁到了一个有着四十多口人的古老家庭里去。在这样看似统一的家庭里,种种故事呈现出婚姻在生活中的百态。
“我”的婚礼在协和医院的礼堂里举行,算是一场比较流行和新潮的婚礼仪式。当时“我”穿着白缎新娘礼服,妈和婆婆穿着旧式的礼服,礼节也是新旧掺杂,看似矛盾却也饶有趣味。“我”在所有的仪式完成之后正式成为这个家庭里的子媳,这个大家庭开始向我展现出他们对于婚姻、生活的态度与观念,以及他们的婚姻中出现的变化或变故。
续弦的大嫂是由婆婆亲自去相中的,同时婆婆也最疼老实的大哥,自然比起其它几位儿媳,婆婆对持家贤惠又懂规矩的大嫂最为满意。二嫂和她的五个子女在上海迫于战争的不安形势被二哥遣回北平的家里来,说话虽不那么客气,但她常常能够讲出很多老故事,讲到夸张时,常常取笑人也被人取笑。婆婆一直因为这个媳妇不是自己选中的而对其冷嘲又热讽。
有些遗憾的是,三哥早些年时得了肺病而死,留下的三嫂最后带着两个孩子去改嫁。这场由父母安排的、当事者双方都对彼此毫无情感可言的婚姻,以一个都没留下来作为结尾。由此悲剧之后公公婆婆再也不敢过度干涉子女的婚姻,他们承担不起这种支离破碎的后果。旧时代的媒妁之言,父母之意已经渐渐不再是普适的价值观念,自由恋爱的风潮带来了一番新的气象。但自由恋爱也会常常出现碰壁的时候。
“那个时代是新和旧在拔河,新的虽然胜利了,旧的被拉过来,但手上被绳子搓得出了血,斑渍可见!”
后来“我”写作了一篇名为《殉》的小说,以“我”正在生活的时代作为小说的背景,以三哥和同事怡姐的婚姻作为版型,讲述了一个因迷信冲喜之说而与病重未婚夫结婚的女人,最后终生在男家守寡的不幸故事。
说到娶姨太太,我们似乎不大理解为何旧时代的女人能够接受自己丈夫娶姨太太的举动,但从她们的实际行动来看,大方都是表面的,内心实则在强忍着这样的环境和社会传统。不甘承受的原配甚至要以装病装弱有意来引起关注与丈夫的愧疚,最后竟拖累了自己大半生。同学傅的母亲便相当于这样一个可怜的妻子,三分病装成了十分,活了一生,却为了无法独自占有的爱情瘫了半生。
“是的,我恍恍惚惚地记得,她瘫了,可是晚上却起来给我盖被子,白天她却又在床上不能动弹。”
“啊?!那是为什么呢?”
“总是要借此折磨父亲和姨娘吧!”
“人生有许多事情是浪费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它却这样长久地持续着,婚姻的事也是一样。”“我”家中的姨娘与婆婆的关系,同样平稳中充斥着冷笑与抱怨。在沦陷时期日子,家人陆续承受病痛和死亡,愈加顶不住战争和病菌的侵扰,生活除了不再惬意,还有了更多的荒凉和寂寥。古老的大家庭渐渐凋零、散落。
后来“我”又知道了七姨和她的女儿珉姐的婚姻悲剧,还有以实际行动对命运进行叛逆的芳,每一个在婚姻中承担着某一固定角色的个体,积极或消极地审视婚姻的价值和它即将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所得到的成效都是不一的。有人因为婚姻的悲剧收场而怅然一生,或成为了疯子;有人不甘成为婚姻绑架的人质,毅然走向其对立面,做出不被伦理世道认同的事情,后来竟也只得了个狼狈的落场。
琼为了报恩与救助她的吕先生结合。吕先生求学上进,一心埋头读书,他对琼读书的要求同样非常严厉。然琼是好玩的人,她也并没有意识到要因自己与吕先生的感情而对外界有所克制,最后和别人私奔,又被别人抛弃,最后狼狈地回到关内。接二连三错误的婚姻使琼更加孤零与落寞,而学术有成的吕先生这时已经娶上了一位既贤且淑的新娘了!他在此前同样忍受着难堪的孤独与寂寞,但他是苦守着奋斗的寂寞,而她是流连在不同欢乐场里,终于被厌倦遗弃的寂寞。
人生际遇真的是难以预料。想到当初的话,琼如果甘心伴在吕先生的侧旁专心研学,现在留学和站在他旁边那位大方得体的女人将会是她。现在这个带着苍白脸庞,穿着不整齐的服装,眼睛里毫无光彩,羸弱而憔悴的琼,又能产生多复杂的感想呢。
还有方先生和亚姗的婚姻,看前部分他们像是沈复与芸般充满着温柔深情的一对神仙夫妻,相敬如宾下的生活诗情又画意。后部分却是转到了方先生暗地里成立的另一个家庭,有着不同性格的另一个妻子和几个孩子,日子竟能在这样长时间的隐瞒中持续进行。直到亚珊死去时,她仍认为自己拥有的是一段完整美满的爱情。怀有这样的心情离世是幸运还是悲哀呢?而我们又只能作为一名观者,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去给出不一而足的结论了。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还有抗战夫人这样的说法,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伟大的胜利迎来之时,陪同着战士享誉的旁人竟非守在家中照盼和守望着一切的原配妻子,而是抗战过程中结识的第三者。“婚姻,有的是自身感情纠纷所造成的,但更多的是环境造成的不幸。”《穆斯林的葬礼》中,新月的悲剧不也是因由动荡时代里一场错误的婚姻造成的吗?环境是人力无法抗衡的,何况人本身还有着自身的情感与私欲,与其去预测不确定的事实发展,只凭个感觉去为当下作出决断,仿佛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婚姻不过是一场选择,但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代价。每一个婚姻的故事里悲喜交杂,也许这就是婚姻的本质,就像生活。不幸的婚姻,出于喜新厌旧,不愿持恒;出于并非真心,仅被安排;出于拒绝沟通,不去包容;出于过度敏感,失去自我。等等。
婚姻也是一场重要的修行。战争时期婚姻的不幸我们归咎于环境的恶劣,现正处在愈加和谐平等的社会中,不幸的婚姻又该是从内部开始归因还是外部呢?幸福的婚姻需要哪些事物的配合,或者是有着哪些因素的关键作用?但愿我未来是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之后,再决定踏出关于这方面的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