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正文内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短篇小说集》读后感_2800字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2 09:24:11 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短篇小说集》读后感2800字

《里昂的婚礼》
革命的力量
这篇短篇小说讲述,1793年法国雅各宾派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后,对里昂这座城市进行有形(建筑,人)和无形(雅各宾派专政思想的渗透)的彻底摧毁,故事就是一场在这残暴血腥战场上的婚礼。
九三年是暴力,血腥,思想和理念激烈碰撞的年代。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不断敲打着贵族和宗教特权,一些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逐渐吞噬着旧的观念。
对所有民族而言,追求理想可以使它从野蛮状态走到文明状态。然后,一旦这个理想变得落后,失去优秀的品质时,就会走向衰落甚至灭亡。这是一个生命循环的过程,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要经历的。——《乌合之众》
九三年是最坏的年代,它充满了动荡,暴乱,苦难;也是最好的年代,是一批拥有先进思想的人带领另一批觉醒的人,狠狠击碎欧洲昏昏欲睡的君主专制之梦。
九三年属于愤怒者和幻想家,属于无产者和无私者,属于贪污的投机家和野心家,但不属于无能者。王冠需要被打掉,但人头可以保留。——雨果
这场婚礼,新郎新娘代表着拥有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的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袖,神父代表着传播先进思想的革命家, 其他囚徒则代表农民和城市平民,在领袖及思想家影响下觉醒的人,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军。映像着那些为反抗战争,血腥,暴力而牺牲的人。
这一秒钟,没有人再感觉到死亡,即使感觉到死亡的人,也不再恐惧。
看到这句话,不得不提到居斯塔夫•勒庞的名作《乌合之众》。直接把这本书当课外读本是非常枯燥的,若是结合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国内国外众多的民主革命或群众运动,这本书理解起来就轻而易举了。
勒庞认为,在群体之中,个体的人性就会湮没,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丧失,群体的精神会取代个体的精神。他指出了群众运动的性质,分析了领袖与群众、民主与独裁的关系,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在20世纪的历史里得到了验证。个人认为,像弗洛伊德深受勒庞的影响,其《梦的解析》中关于个体的本我行为研究在勒庞的个体意识上做了深入分析, 而其人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境界相关联的个体意识,个体与群体意识的相平衡,及个体约束于群体,也与勒庞的某些观点及其相似啊。
斯蒂芬·茨威格曾对弗洛伊德的人品和学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深谙弗洛伊德学说的精髓 ,其思想和创作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些聚集成群的人进入一种状态,受群体精神统一的支配。如果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闪念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或者不可能变成行动。
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牺牲他的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与他的天性极为对立的倾向,如果不是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很少具备这样的能力。
这篇小说中的新郎和新娘扮演者领袖角色,其他囚徒扮演着群体角色。
这些群众从最初的散漫麻木状态,到一致排外状态,此时的他们适应了牢房里的环境,对待死亡有恐惧也有认命,他们很好的找到了自身与外界的平衡点,处于自我状态。若要向超我状态发展,只靠个人意念之力是不可能的。一切群体动物有着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这时出现了领袖,那种从容赴死的精神感染了他们,传染了他们,影响了他们,让他们不再恐惧于死亡。
好的思想是永久不衰的,无论它处于什么年代,它永远都是耀眼的发光点。小说中的这种现象从古至今甚至到将来都是会永久挂在荧屏上,不会消失。无论什么国家,组织,和团体要想发展的好,恐怕都要好好研读勒庞和弗洛伊德的思想吧。
中国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革命战争,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些革命充分论证了领袖和群体之间的影响。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领袖眼界越来越狭隘,是失败的领袖;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领袖必须顾及这些阶级的利益,却忽略平民才是革命的主力军,同样是失败的领袖;无产阶级无疑产生了优秀的领袖,他们思想先进,以农民为主力,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这种思想用得好,其带来的效益就像出闸的洪水,破浪之势锐不可当。企业管理中,要员工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不就是用思想领导群众的应用吗。现在很火的成功学,其模式不也是通过分析当下社会主体人群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推出几个案例然后不停的催眠。一些青春影视的火热带动青春文学的水涨船高等等。
当然事物都有对立面,比如关于群体与领袖的理论曾被希特勒等独裁政权所用,这种思想同样也引领了传销组织,诈骗集团,非法组织的猖獗发展。
大卫的《马拉之死》
生活中的确充满了奇妙,但真正的奇迹却是很少的。
结局残酷却又符合现实。就像革命成功的道路上,总要有无数人的牺牲。
1793年11月8日,罗兰夫人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而在9天之前,没有逃脱而被捕的22名吉伦特派领袖包括布里索、科黛,美国革命家托马斯·潘恩全部被送上了断头台。
在那个年头,法国人、巴黎人对于死亡早已麻木和淡然,甚至包括走向死亡的死刑囚自己。
但是这些牺牲带着神圣的光辉,他们所传达的思想觉悟就像新娘头上的花冠流传到世界各地,让革命的队伍越来越强大。
当一种思想在团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对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桎梏着我们思想,像茧一样紧紧束缚我们,已经对精神上造成致命的摧残时,就会有一些先进者站出来,提供新思想,这同时意味着对抗中不可避免的一些牺牲。
吉伦特派是群众推翻君主立宪派的成果,吉伦特派当政以后,却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雅各宾派和巴黎无套裤汉。吉伦特派没有为群众的利益考虑,当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和限制物价时,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这只会导致其政权的覆灭。
但是法国社会却在不断地牺牲和摸索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它摧毁了法国一千多年的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中国在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过程中,也经历过朝代变更,经历过许多革命。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在此过程中有许多先进革命者牺牲。但是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牺牲唤醒了越来越多沉睡的中国人,革命的队伍越来越大,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战争无疑是残酷的,然而抹脖子只是一瞬间的事。现代社会,文明不断发展,人道主义思想的盛行让人免去肉体之痛,精神上人却活在慢慢被凌迟的压力中。
推荐:最近读西方的名著时发现,作者多少受一些哲学家及心理学家的思想影响,以至于要深层挖掘他们的作品深意,不能浮于表面的故事,除了要了解历史,还是要先去深入的了解一些哲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推荐阅读《乌合之众》,《梦的解析》并结合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西方历史及中国历史相关著作。最近自己也会结合一些小说重新阅读分析这两本书。大家共勉,也希望推荐一些好的哲学和心理学书籍,个人偏向现实主义,人文社会类,不喜欢自然科学类哦,希望志趣相投的可以一起阅读探讨。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