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正文内容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_1000字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2 09:33:02 1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这本书是关于文学的,第一次看文学类书籍,是巨大的挑战,看到了大概一半的内容,开始不理解,不能明白作者想说的,所表达的思想,当然了,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毕竟时代不一样吧。一开始是挺有兴趣的,对作者的观点也颇为称赞,不一样的观点,虽然有些看起来不是像以前说的那样,或者有些让你觉得离谱,但有时候觉得这样的观点在事际中是存在的,有时候觉得还挺有趣,有新奇的味道。

我认为,一个人快乐或悲伤,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乐,同情他的悲伤,却不可以命令他怎样怎样,因为这是违背人类的天性的。

那就是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多少要费点劲儿,才能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轨道上。

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是在干什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需要积极和振奋。

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都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这种钻研精神虽然可佩,这种做法却十足是神经病。显然,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

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

贫困是一种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聪明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追求愚蠢则是另一种生活态度。

西方人以为,人的主要情感源于自身,所以就重视解决肉体的痛苦。中国人以为,人的主要情感是亲亲敬长,就不重视这种问题。

人可以从环境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又成为他行动的动力。比方说,冷天烧了暖气觉得舒服,热天放了冷气又觉得舒服,结果他就要把房间恒温到华氏70度,购买空调机,耗费无数电力;骑车比走路舒服,坐车又比骑车舒服,结果是人人买汽车,消耗无数汽油。

——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一件事,逐渐地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了把握。

中国常有人不惜代价,冒了被踩死的危险,挤进体育馆一类的地方,去见见大名人,在里面涕泪直流,出来后又觉得上当。这道理是这样的:用不着花很多钱,受很多罪,跑好远的路,洗耳恭听别人说你是傻×。自己知道就够了。

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都是方块字,念起来就大不相同。诗不光是押韵,还有韵律;散文也有节奏的快慢,或低沉压抑,沉痛无比,或如黄钟大吕,回肠荡气: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实际上,世界上每一种文学语言都有这种筋骨。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和现在的不同,感受不同的东西,从这些不同点,发现你想要的东西。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