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热评文章
纵向广告2
《呐喊》读后感1600字
对文学了解太少,也憋不出华丽辞藻的我,仅针对敬爱的鲁迅先生作品,发表自己平淡无味的想法罢
首阅伟大文豪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一-《呐喊》。学生时代,听到书籍的名字叫《呐喊》,那时我嗤之以鼻过,相比于其它文学作品严谨的书名,《呐喊》是我觉得新奇且有趣。
所以我很想说一说我对《呐喊》的感受: 真相是如果不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那这书名就足以让你困惑。鲁先生出生于20世纪初,那个时候中国经历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文化大革命等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步入21世纪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不透彻,仅从记忆中历史课堂的讲解来发表观点,有误还请海涵和指出,谢谢啦!!!) 1900年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一个动荡时期,我想就拿21世纪作为中国长跑的终点,那这整整一百年,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进行了一次洗礼,从一个完全封建殖民地的国家,转变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可以说19世纪是我们当代21世纪向过去的中国告别的一个过渡期,一条过去与现在的界线。由此可见,19世纪时期,人们,老百姓或许已经闻到了“新气息”,但从心底里由于不理解而排斥。再加上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在这样封建社会,迷信思想所包围的圈子里,革名家想改革可以说是滴水穿石。而鲁先生,正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亲眼目睹了中国的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他大可有权利来谈论那个时期的中国。因此,他的文章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出世了。《呐喊》就好像鲁先生心中的呐喊,那个时代“改革和革命”都是遭人唾弃的,他孤军奋战,行动上不能发泄他内心的愤怒,也不能实现他内心的造福百姓的抱负,他不得不通过文字来让大家看到。
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本可以在日本安心学医,在医学道路上开辟出自己的一条道路,但鲁先生弃医从文,回到祖国的怀抱,试图“拯救和挽回”中固。他一生都在与身边的人事物打交道,这些零碎的记忆都使他难以忘怀,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所唯一留下的产物。《呐喊》也许就是其中一部,他为平民百姓祥林嫂,孔乙己悲惨的命运而呐喊,他为吃人,人血馒头的封建迷信而呐喊,他为对社戏,与友闰土和邻居家养兔的美好时光惋惜而呐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体会到鲁先生的文学风格是现实批判多一点,但这也是我欣赏鲁先生的才能之一,他不会直接地批判,就拿现在一句话来概括“你知道他在骂人,但却一句都没带脏话”。(略显粗俗了)
还想说看完文章的第一感受就是懵。首先是因为文中大有古时著作的的典故或者语句,比如很多摘选自《论语》,再加上一些19世纪的事件和人名,我无知所以我当时很想弃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次,有些文章看似在写一则精彩的故事,但其实鲁先生想表达的深意还得待你自己去思考,我有好几次都觉得故事津津有味,可是读完一瞬间不知道咦?难道就简单地叙事一则故事吗?其实不然,你需要结合当时的时间,人物,事件来揣测作者的意图。最后,就是想感叹不仅鲁迅先生的文笔以外,就是欣赏他对世俗的看法。为什么鲁迅先生能够得到如今极高的名誉和荣誉阅读完他的作品就知晓了。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而且文章的语句都在点子上,不拖沓。之前我看到过一句话,有些书籍,可能接近50%都是无关紧要的。但鲁先生的文章并不是这样,可能我被他的魅力所折服,我看他的文章反正是越来越津津有味,而且特别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最重要的是我能够感觉到他还活在世上,还活在我们心中,并没有距离感。(这很奇妙吖~)因此也能够完全将事物掌握其中,所以呢所以呢我想称他为“预言家”,一眼看清本质,并且预知后事。文中有很多经典语句,你细细品味,就能感受这些话放到现在也同样适用,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和魅力啊!!!大家有时间真的可以看看鲁先生对世俗的解读,深刻且贴切。好的,从现在开始,我已沦陷在鲁迅先生的魅力中了,望吾勿变心,再支持,嘻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