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正文内容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_精选读后感_1500字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2 10:58:04 1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_精选读后感1500字

我以前害怕死、现在也是;我从不敢想象自己怎么死去,但我真的恐惧死亡。我知道是因为这个世界太过美好,有我想要做的许多好玩的事情、有我想要认识和珍惜的许多有趣的朋友…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居里夫人)

当我开始静下来,在黑夜里思考生命时,我学会了飞翔。我知道自己在慢慢成长、在一点一点儿的慢慢变老,终有一天我会死去。在这个过程里我反而变得很平静甚至庆幸,平静的明白生命存在的价值,我没有从前恐惧;我庆幸我们生活的和平年代,健康幸福、平安喜乐。


第一次因为“战争记录”内心受到强烈震慑感、价值观受到无数冲击波的是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有这种感觉的就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它像一块铅墨,压得人呼吸困难、沉重苦闷。

它又像阵阵辐射,锶、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穿透我的身心,让我受到折磨、煎熬,还有洗礼、脱变与重生。

“我以前爱去看展览……看图片……

我们城市举办了一个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展览……只有一条腿的小马驹,八九头长着三个脑袋的牛犊,还有几只没有毛的兔子,就像塑料玩具一样,关在笼子里……穿着潜水服装的人们走在草地上……树长得高过了教堂,而花就像树一样……我没有看完。我偶然发现一幅图片:一个男孩伸着手,也许是伸向蒲公英,也许是伸向太阳,这个男孩长了一条象鼻子。我想哭,想喊:“我们不要这样的展览!别给我们看!所有图片说的都是死亡,都是突变。我不看!”

展览的第一天有人来,而后就一个人也没有了。报纸上说,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人们都去看过这样的展览。而在我们这里,展厅却空空如也。

我去奥地利治病,那里有人敢于在自己家里挂这样的照片。长着象鼻子的男孩……或者变成蹼的手掌……

每天看到它,是为了不忘记那些带给他们灾难的人。
然而,当你生活在这里……这就不是幻想,不是艺术,而是生活。就是我的生活……

如果要我来选择,我会把美丽的风景画挂在自己房间里,因为那里的一切曾经是正常的:有森林,有鸟儿,那里是平常的,快乐的……

我想要美好的世界……”
“小人物”没有权利知道真相,真相就是他们畸形的死去,不知道死去的真相。

苏联消防员、抢险队员以至于普通百姓,一个个默默地死去,而苏联隐瞒灾难的实情,没人告诉他们发生的是核事故,所以人们根本没有足够的防辐射装备,“小人物”只穿着雨衣就冲上了抗灾现场,受到了致命的辐射伤害……

阿列克谢耶维奇就这样面对着她的“小人物”,倾听着他们的讲述,那些黑暗中或娓娓道来的,或撕心裂肺的讲述,最终逐渐汇聚成了真实的、交响乐一般的历史。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一具具无知的行尸走肉,

一个个被埋在地下、

灌上水泥外壳,

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如果没有阿列克谢耶维奇笔下的“小人物”,苏联历史就像是永远不会被真正记录下来的,甚至无法被猜测、揣度和虚构的。因为我们对切尔诺贝利真的一无所知,我们没有办法经历他们的遭遇,我们更不能感同身受他们的心情…… 但这就是一场活生生的、属于全世界人类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它是一场剧,从头到尾演员和观众都不知道剧本内容的哑剧,大家自导自演,全是freestyle。少数明白这场“战争”的人被威胁、被质疑…最后变成大多数,人们被自己的无知害死、被政府的保全大局欺骗、被不知所以然的战争搅得家破人亡…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R.I.P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历史从来不该被遗忘,

我们的愿望是:珍惜生命,世界和平。

—— 2019.09.07MK猴哥合肥·巢湖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