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正文内容

幔帐是什么意思 轻纱幔帐是什么意思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1 13:38:59 1

黄龙纹俗称黄龙,其色泽似由土黄、黄褐、米黄及青绿、苍灰混合而成。有时会在砚石表层出现,跨度较大,呈条带状。黄龙纹多在坑仔岩中出现,利用的好有其特殊的艺术效果。

魚脑冻

鱼脑冻是端砚石中质地最细腻、最幼嫩、最纯净之处,因其形状如鱼脑而得名,其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略带灰黄色。最佳的鱼脑冻应该是洁白、轻松如高空的晴云,其白中带淡青,或白中有微黄略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澈,有的又如棉絮一样,有松软的感觉,即所谓“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有鱼脑冻的端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确如“小儿肌肤”。鱼脑冻一般为不规则圆形,四周有火捺环绕,常见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

蕉叶白

蕉叶白又称蕉白。它的特征是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古人对蕉叶白评价极高,赞美备至:“浑成一片,净嫩如柔肌,如凝脂。”蕉叶白一般边缘较清晰,有细条纹,没有火捺环绕。

石眼

端砚石眼是一种天然生长在砚石上,有如鸟兽眼睛一样的名贵花纹。它是含黄铁矿与赤铁矿的结核体。石眼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或米黄色,或黄白色或粉绿色,大小不一,一般直径是3~5毫米,也有个别达到8~15毫米的,而且神态各异。好的石眼圆正完美,晕圈数层,中间有瞳,叫做活眼,无瞳叫死眼,因石眼稀有,所以“端砚贵有眼”。

天青

端石中的天青较为少见,难得,古人所谓:“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是上品天青。在端砚石中色青而微带苍灰,纯洁无瑕者谓天青,即恰如临近黎明前的天空,深蓝微带苍灰色。它是端石的青花最密集之处,也可以说天青就是青花的聚集空间,由于各种青花聚集一起就形成天青。故说天青是非常难得,罕见的,也是端石中十分细腻、幼嫩、滋润之处。

青花

青花是一种难得的、十分名贵的石品花纹,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呈青蓝色的微小斑点,是由微粒赤铁矿和磁铁矿等矿物细小斑点形成,一般要湿水方能显露。青花的品类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微尘青花、鹅毛氄青花、蚁脚青花、玫瑰紫青花等,是优质砚石的重要标志之一。

冰纹

冰纹是老坑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它是有晕的银线,向两边融化,似线非线,似水非水,质地细嫩,形态自然,与砚石本身融为一体。冰纹冻是一组面积较大的冰纹,如一幅瀑布倾泻而下,在“瀑布”的四周有白茫茫的霞雾或似披上轻纱幔帐。冰纹是十分稀有名贵的石品。

金银线

金银线是多见于老坑砚石中的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和最近开采的冚罗蕉砚石在偶然情况下也有发现)。它呈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称金线,白色者称银线。

火捺

火捺又称“火烙”,就是说在端砚石中有些部分出现好像用火烙过的痕迹,又如被熨斗烫焦,呈紫红微带黑色者。端石的火捺有老嫩之分,老者色泽紫中微带黑,嫩者紫中微带红。常见有胭脂火捺、马尾纹火捺、金钱火捺、猪肝冻火捺等。

点为鹧鸪斑

鹧鸪斑

鹧鸪斑也有称麻雀斑,它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地洒落在砚面上。这些斑点有白中带黄色的,有黄中带褐色的,有青带黑色的,像鹧鸪或麻雀羽毛上的斑点而得名。

分享:

安徽歙砚鉴赏方法

2017-04-2719:18

质量鉴赏

砚石的质量包括石质的质量和纹色的质量,这是砚的基础和根本,是砚的价值的载体[7]。一方好的歙砚坯,一般都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坚密柔腻、温润如玉、发墨如油、笔毫无损、几无吸水、涤荡即净、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8]。

观察法

好的砚台,光泽深沉,温润细腻,纹理清晰,星晕凸显。用擦镜布或面巾纸将油渍擦干净后,放到自然光下观察,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如果粉沙分布繁密且均匀,,则为佳品;如泥质砂岩太多而无粉沙,则为下品。又可沉水观之,如星点分布均匀,则质优,不然则欠佳。

抹水法

用湿抹布擦拭砚面,水汽停留时间长的透水性差,为质优;时间短者吸水性能好,为次品。这是由于歙砚结构致密。还可放于日光下,如果水沿某些走向,如线状,圆状的不干,则表明有节理或裂缝发育,质地亦欠佳。

叩弹法

这一方法对素形砚尤为有用,而对抄手砚或某些仿生砚(如

精品歙砚

蝉形砚或荷叶砚)等中空类型的砚台则应注意要取在砚额等较厚处。方法是,左手五指脱空砚台,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或中指做环状,用食指或中指轻叩砚边,听声辨石。发清脆悦耳的金属音,玉德金声,铿锵玲珑,回音幽远深长,犹如天籁之音从远古传来,则为好砚;如发出的为“卜卜”或“仆仆”等木质音或瓦音,暗示有裂隙或质地疏松。

比硬法

取一婺源宋坑眉纹标本,在砚背面刻划,如基本不能留下碎屑,并需一定力气才能刻动,说明石可取。这是由于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硬度最大者。

抚摸法

好的砚面质地非常细腻,可以用如孩儿面,似美人肤,呵气盈珠来形容。因此可以用手指在砚面上按下,如冰感强,砚面光滑、细腻、清纯为佳砚;温感强,手感粗糙,为次砚。

掂量法

托起砚台,感受分量,掂之沉感愈重愈好,说明质地致密坚实,密度大,自然可取。如同是婺源龙尾,但老坑明显比新坑沉许多。

磨墨法

若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均匀细腻;这种砚既发墨,又不损亳。若表面不平,上砚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这可以从视觉、触觉、观察得知[8]。

雕工鉴赏

造型

1、仿古式,即仿照历代砚式,如圭式、风字、凤池、古钱

松段砚(王耀作品)

松段砚(王耀作品)

、古瓶、钟鼎、合壁、笏式、龟式、琴式、荷叶、蟾蜍、日月式、抄手式等,淳朴古拙,多作收藏鉴赏;

2、自然式,按照砚石的形状、花纹,因材施艺,巧作而成;

3、大冠式,长方形,上端砚边稍宽,下端砚边稍窄,砚边雕各式回纹图案,砚池开砚舌,背刻复手,内镌铭文、人物、山水等图案;

4、玉堂式,又称素边砚,长方形,不刻图案文饰,砚池可开砚舌,也可雕淌池,为实用型砚式;

5、砚坯,是一种石品罕见,纹理极美,刻砚家不忍下刀,留作观赏的砚材;

6、套砚,以一般砚石刻成托,嵌进石质精良的砚心;

7、漆珍砚,以名贵砚材薄片嵌入漆盒,巧作而成。

布局

1、图案式,即繁作。精工细笔,左攀右挽,富丽堂皇却清新脱俗。以工取胜,忌讳工过而俗。如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多砚台图案采用此方式。

2、弦纹式,即简作。线条简洁明快,刚柔转折,轮廓分明,以素形砚居多。同时背面多刻书画铭文。墨池和砚边边线起伏有序、曲直变化,大方、高雅,多见于明代。如图2.1是本人在安徽见到的一方歙红石,就是典型的弦纹式。它是清末民初仿明抄手砚,砚面长35cm,宽18cm,高8cm,通身紫砂色,面上雕有玉如意墨池,砚边有残损。其文饰线条非常简洁流畅,背刻四字隶书铭文。

3、写生式,此乃脱俗雕法,亦是一种新雕法。看似无序,实则有序。

刀法

刀法主要是讲究运刀的诀窍,如何进行凿、刻、雕等。习惯上要用圆刀,以免留下刀痕,切忌用立刀。特别在磨堂和边线上,用圆刀显得干净整洁,无粗糙之感。

品相鉴赏

据文献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可知,按时代一般分古砚、新砚两大类。如秦、西汉期间石砚的基本格式是附有砚杆的圆饼形;西汉至东汉多为圆形三足式;唐代的箕形砚最普遍;宋代则主要是抄手砚;明代进入高潮,讲究文采,名堂极多,真正达到了工艺精巧的程度;清代以后则逐渐衰落。品相外形犹如人的面貌,应以端正规矩、落落大方为好。因此,尽管歙砚的造型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一般来说,以古朴而随形者为上,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者,仿生形砚、什物形砚(如瓜形砚、竹节砚、蝉形砚)次之,异形甚至畸形砚和有残缺破损者为下。

铭文鉴赏

指砚的制作者、收藏者在砚的有关合适部位的题诗吟咏或者作句留念,这主要是体现在砚的文化价值上。铭的价值除了要看制作者、收藏者的身份地位高低、诗句的意境优劣,还应看它的书写雕刻水平的高下。

如名家的名诗名句加上名家的书写雕刻,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砚的身价;相反,铭若成为画蛇添足的败笔,则倒不如没有的好。如黄山屯溪老街的古砚,有无名家刻铭及铭文书法如何,就很能体现砚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

装饰鉴赏

指砚的装饰,像砚匣锦套之类。虽然这些东西不属于砚本身,而仅作为装饰和养护之用,但反过来对砚的优劣也能起到很大的陪衬作用。真正的名砚,砚匣锦套的材料和加工一般都十分考究,放在简陋的包装里面或者根本没什么包装的砚,则很难谈得上有什么档次。如三百砚斋的珍品陈列室里的砚台大多用香樟木,红豆杉或紫檀木为木料,并不拘泥于青一色的正方或长方盒子,而是根据砚形随形打造,做到砚台和砚匣天衣无缝,自然彰显身份,与众不同

歙砚的石质与鉴定

“石质坚韧,温润莹洁,文理缜密,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石。”这是对歙石优良品质的赞美,上乘砚石具有发墨益毫、贮水不涸等特点。但是,歙砚砚石产地分布太广,尽管同属一个地质带,不同产地与不同坑口的砚石质量差别甚大;甚至同一砚坑所产砚石由于层次、位置的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有些石料同时具有两种坑口石品特征。那么,怎样去鉴别砚石的优劣呢?

一、石质优劣的感官与实践认知

歙砚品种繁多、千差万别,根据人们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的来说,在徽文化保护区域范围内所产的砚石当中,以婺源砚山“龙尾石”、济源坑“鱼子石”、歙县溪头坑“龙潭石”、歙县岩源坑“彩带石”、休宁县“流口石”为佳,尤以“龙尾石”为上。在“龙尾石”当中,以“眉子坑”、“罗纹坑”、“金星坑”和“水舷坑”的砚石最佳,这四个坑被人们俗称为“四大名坑”。

准确判断出砚石的坑口只是砚石鉴定的第一步,其次是砚石质地的评价与纹饰、色泽的鉴赏。质地是砚石的内在质量,纹色则是砚石的表面特征(有些纹色只是质地优劣标志之一)。辨别砚石的优劣,一般可采用“看、摸、敲、洗、磨、刻”这几种方法来鉴定。

看:这是鉴定砚石的重中之重,包括坑口的判定,纹理是否清晰,质地是否无瑕(无石筋,无裂纹,无杂质夹层),砚石的厚度与形状等。有经验的人还可以判断出砚石是否为含粉砂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云母、石英含量的多寡,砚石折光的强烈程度等。

摸:即用手抚摸石体,感觉细润,如婴儿的肌肤般柔嫩(古称“孩儿面”、“美人肤”)为上品;手指按上去即有汗印,呵上一口气,能出现许多小水珠,说明砚石结构紧密,不吸水。

敲:就是用手将砚石托空,用木棍轻敲或用手指轻弹,如声音清脆,“声如磬”,说明石质结构紧密;反之,出现瓦声、木声则说明石质结构粗糙松软,“卜卜”声更说明石有裂隙或暗伤。

洗:砚石中的微小裂隙肉眼不易察觉,经水冲洗后晾几分钟,微小裂隙处会有明显水迹出现,有利于进一步判断。同时,湿水后的砚石更利于观察其纹理色泽,此时更能看出石中金刚砂点的分布状况及多少。晾干的过程也可以判断砚石是否吸水。

磨:砚石进行打磨后其纹饰、色泽突显,打磨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砚石的细润程度以及各部分的硬度是否一致。如在野外可采用河中的自然砂代替金刚砂进行水磨。

刻:通过刻刀可以感受石头的硬度,砚石纹饰的石质与砚石底色的石质基本硬度不能相差太大,石质太软或太硬的不是理想砚石。如在野外可以采用指甲、硬币、小刀或玻璃等在砚石上刻划几下,也能大致测出砚石的硬度。

以上方法也可用于成品砚的鉴定。

二、歙石的地质学研究及歙砚自磨刃发墨理论

历史上,人们对砚做过大量的直觉性描述,依据感官与实践认知,总结出了一套评定砚石优劣的标准,但一直没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阐述。经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地壳内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即火成岩;二是由外力及海水中沉积物生成的水成岩,即沉积岩;第三就是由以上两种岩石在外来因素影响下,如高温、高压等作用下,使其岩性发生变化的变质岩。歙砚石属于变质岩,未变质之前是一种水成岩,其岩性为板岩结构中的粘板岩、含粉砂板岩及粉砂质板岩。

歙砚石的地质年代为前震旦纪,距今10亿余年。由于这种变质岩既保留了原来水成岩中的矿物成分,又重新经过高压组合,砚石中云母和石英等分布密集、聚结紧凑,使得歙石纹理缜密,坚润细腻,叩之金声,抚之如玉,即所谓“金声玉德”;平均硬度达到肖氏40度(摩氏4度),比墨的硬度平均高出一倍。所以在用墨研磨时,发墨益毫,“贮墨不涸”,“磨之无声”(就是下墨快,不损笔锋,贮墨不易干涸,磨墨时噪音低的意思);同时也造就了歙砚另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即“多年宿墨,一濯即莹”(就是歙砚虽用之年久、墨膏满面,却能洗之立净的意思)。真正具备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二德相兼的优点。

由于岩石中还有硫化银、钠、铁、锰等其他丰富的矿物成分(如砚中含高价氧化铁,砚石则成褐色、棕色,如含绿泥石则为绿色,而含黄铁矿石则呈黄色),这些都聚在岩石的胶化物中,在岩石再次形成的过程中,受压力、地热、渗透等外力的作用不同及岩石本身凝固程度的不同,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构造状态,从而形成了歙石千姿百态的纹理以及丰富多变的色彩,大约有百十个品种,远远超过其他各砚种。根据程明铭1985年编写的《安徽省歙砚石料评价技术要求及天然纹饰的研究》,将歙石天然纹饰分为五类,即层理纹饰:刷丝纹、玉带等;金属纹饰:金星、银星、金晕、金花等;叶理纹饰:水波纹、罗纹等;斑点纹饰:鱼子纹、紫云玉斑等;混合纹饰:眉纹等。

20世纪80年代中叶,安徽歙砚厂与北京地质大学联合对歙砚砚石产地进行了地质考察,采集了系统的地层标本和砚石标本。经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物相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实验研究之后,科学地分析了歙砚砚石的矿物组成。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砚石的发墨原理及砚锋的自磨性,总称为“歙砚的自磨刃发墨理论”,并撰文发表在1988年的《科学通报》第17期上。

经研究后发现,各种歙砚砚石的化学成份大致相同。比对鱼子纹石与金星水波罗纹石两组砚石的化学分析结果,可以知道砚石属富钾岩石,原岩为粘土岩(蛭石型粘土岩)。砚石的形成温度为300~400℃,压力为3到6千百帕(kbar)。

采用仪器检测歙砚砚石的一般性质后发现,砚石平均比重为2.9,大于世界各地所产的其他板岩比重(小于2.7,个别达到2.8);平均硬度为摩氏3到4度(肖氏30到40)。砚石的矿物组成主要有云母、绿泥石和石英等,80%的矿物颗粒粒径在0.01毫米(10微米)左右,云母粒径更小,在1~10微米之间,其云母为多硅白云母,绿泥石为蠕绿泥石(在双目镜下观测,黑色矿物即为蠕绿泥石,蠕绿泥石为黑绿到黑色,与它的含铁量有关,蠕绿泥石是歙砚呈苍黑色的主要色素矿物。也可以说蠕绿泥石中含铁量的多少决定了砚石从黑绿色到黑色的颜色变化)。砚石中多硅白云母占50%~60%,蠕绿泥石占20%~30%,石英占20%~30%,长石占1%~2%,余者小于1%。

当人们使用砚台时,墨在砚上的研磨过程其实就是砚面切割墨体,因此,砚是切割工具。刃是切割工具的关键部位,是决定切割效果的主要因素。从几何上看,刃的形态有四类:

零维(点型)刃,如锥子的尖端。

一维(线型)刃,如刀具的刀刃,它可以上直线形,也可以是曲线形。

二维(面型)刃,如锉刀的锉面。

三维(体型)刃,如狼牙棒的棒面。

显然,砚面是二维刃。二维刃由锋构成,锋有零维(点状)锋,一维(线状)锋和局域二维锋(面状锋)。砚面上的锋称为砚锋,对歙砚砚锋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表明,优良的歙砚砚面的锋都是曲线状的,常见的是鱼鳞状砚锋(图1,2)和花瓣状砚锋(图3)、折线状砚锋(图4)。此外,还见有点状锋。一般说,多硅白云母和蠕绿泥石多呈曲线状砚锋,如同刚性很强的锋利刀锋,可以顺利地切割墨体,石英则呈点状砚锋,犹如人之犬牙,有利于处理墨体中个别硬物。砚锋形态对墨的切割效果和切割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砚锋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Si是i区域的面积,Σli为i区域内线状锋的总长度,ρ的单位为μm-1。若有点状锋,则定义ρ=ΣNi/Si,ΣNi为i区域内点状锋总数。该参数表达了砚面上砚锋间距,决定着切割墨体的墨粒粒度大小,因此,砚锋密度和发墨质量密切相关。根据扫描电镜照片的测量结果,将歙砚砚面刃分为四类:

疏锋型:ρ<0.6

中锋型:0.6<ρ<1

密锋型:1<ρ<1.5

高密锋型:ρ>1.5

中锋和密锋面型刃的砚锋间距在1微米左右,它们切割墨体所得到的墨粒为微米级,呈似胶状,即“发墨如油”;用高密锋型刃所得到的墨粒更细,但切割速度变慢,即“滑感”;用疏锋型刃所得到的墨粒较粗,多在微米级以上,即“粒感”。由以上分析可知,歙砚的发墨效果决定于砚面的矿物组

图1似鱼鳞状砚锋

图2鱼鳞状砚锋

图3花瓣状砚锋

图4折线状砚锋成,砚锋形态和砚锋密度,这一原理称为砚的发墨原理。

由于歙砚砚锋呈叠瓦状排列,几乎所有矿物都被连锁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它抵消了层状矿物的面易于解理性能,保护了片状矿物。一般说,线状或点状锋经过一段时间研磨之后,会变钝而逐渐不能再起切割作用,即不同时刻,其切割效果是不同的,或者说,砚面的切割性能是不稳定的,然而,歙砚砚锋不同,由片状矿物构成的砚锋,呈叠瓦状排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虽然它可以受损伤,但不会失去切割性能。由于片状矿物与砚面斜交成一条线,即线状锋,若某一水平上的线状砚锋消失,另一水平上的线状砚锋将自动出现。所以,歙砚的砚锋是天然的,不是人为的。在使用过程中,原砚锋不断消失,新砚锋又不断产生,故歙砚砚锋具有自磨性质,这就是歙砚砚锋的自磨性。事实证明,百多年前的旧歙砚,其砚锋如同新歙砚一样,具有优良的发墨效果。以上关于发墨原理和砚锋的自磨性总称为歙砚的自磨刃发墨理论,可用于评价砚石的内在质量。三、歙石与玉山罗纹石、九江星子石的区别

我国地大物博,砚石产地分布极广,石品种类繁多。与歙石(主要是龙尾石)纹色极为相似的有:江西玉山罗纹石,江西九江星子县的金星石、眉纹石(俗称九江石),还有湖北大沱石,山东砣矶石、淄石等。特别是玉山罗纹石、九江石与歙石有很多相似之处,几可乱真。

仔细比对玉山罗纹石与龙尾石中的相似石品,可以发现玉山罗纹石石色偏淡,纹理单一,石质较松,敲击如瓦木声,下墨、发墨较慢。

九江石与龙尾石中相似石品相比,其石色偏淡,石质莹洁度、折光度均亚于龙尾石。九江石磨出的石浆和铲出石粉颜色一般较龙尾石的深些,呈灰黑色。石中的金星一般圆而大、偏黄而无光泽;其银星坚硬而颗粒大;其眉纹无明显折光,多数不清晰。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就能够比较准确的加以区别。

本站关键词:歙砚中国歙砚歙砚文化砚台文房四宝文化礼品商务礼品

歙砚新考

《歙砚新考》讲述了:砚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术品,是中国文房四宝中不可或缺的瑰宝。砚是研磨用具,“砚”古代又作“研”。汉。刘熙《降名·释书契》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者“利”也,意“研磨”。文房用具之一的砚为记载、传播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极为典型的中国历代美术之实物载体。

目录

作者:王宏俊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定价:198.00元

2图书目录

第一章歙砚简史

一、歙州地名的变迂

二、歙砚的发展历史

三、歙砚的评述著作及地位

第二章歙砚的砚石坑口

一、婺源县砚坑

1.砚山(龙尾山)的砚坑

2.大畈(济溪)的砚坑

二、歙县砚坑

三、休宁县砚坑

四、祁门县砚坑

五、黟县砚坑

第三章歙砚的石品

一、眉纹

二、罗纹

三、金星、金晕

1.金星

2.金线

3.金花

4.银星

5.金晕

6.银晕

四、鱼子纹

五、带状纹

六、歙红

七、歙青

八、紫云玉斑

第四章歙砚的石质与鉴定

一、石质优劣的感官与实践认知

二、歙石的地质学研究及歙砚自磨刃发墨理论

三、歙石与玉山罗纹石、九江星子石的区别

第五章歙砚的艺术风格

一、歙砚的制作工序

二、歙砚的雕刻造型

三、歙砚的雕刻题材

四、砚铭

五、砚雕的发展过程

第六章当代歙砚砚雕技艺及传承

附录

附录一

歙砚地方标准

附录二

浅谈歙砚的价值(汪德钦)

歙砚的传统风格——师古而推新(王宏俊)

艺无止境(凌红军)

附录三

文房书籍及文献小汇

历史上的歙砚名工

歙砚工艺美术大师及传承人名单

后记

……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