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热评文章
纵向广告2
体现为人处世技巧的小故事3则
导语:想做大事人的实在太多,想把小事做好的人实在太少,做不好小事,就干不成大事。把简单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体现为人处世技巧的小故事3则,一起来看看吧。
故事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都说江湖险恶,光有智商没有情商是很难混下去的,而在这江湖中,她绝对可以称之为高手。她的为人处事方法就在这“三分”和“一点”中,让人不得不佩服。
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找了份还算满意的工作,单位也提供宿舍,从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是和室友一块住,这次我刚尝试下自己一个人住的生活,租房子租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性价比高的,不是租金高了就是离单位太远了。
后来单位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特别老旧的小区,租金还可以接受吧,离单位也不是很远,这个老小区有一条比较老的街道,在这平凡的街道我遇到了不平凡的人,她就是个卖菜的老奶奶。
刚认识她的时候是因为我买了一条鱼,从她摊贩前经过,老奶奶看我手里提着鱼,就拿了一小把葱递给我说:小姑娘拿着点葱去烧鱼,省得你去买,不要钱的。"我不好意思的接过老奶奶手中的葱,说了一句谢谢。
从那以后我每天下班之后都会在她那里买一点蔬菜,有时候老奶奶问我今天要不要买点荤菜加加餐,马上天快黑了,我这里还剩一些葱姜,免费送给你。
另外我发现不仅对我如此,她对别人也同样是这样,当时我还真有点不解,后来我发现去她那里买菜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那条老街卖菜的人多了去了,但是从来没有哪个人会亏本送别人葱姜蒜,有时候有孩子经过老奶奶摊贩时,她不是送个西红柿就是送根黄瓜给孩子吃。
后来住的时间长了,和老奶奶渐渐熟悉起来了。我就问她,别人明明没有买你的菜,为什么你还要送他们葱姜蒜呢?
老奶奶说:"像你们这些小年轻,也不经常做饭,也就是周末才会下厨做大餐,那些葱姜蒜买少了人家又不卖,买多了又吃不完,尤其是葱,基本上第二天就容易坏掉了,同时我这些葱要是当天卖不掉,第二天也很难卖的掉了,还不如送给别人,不仅避免了浪费同时又做了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候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几根葱,一小块姜,一个蒜。而她总是在处处留意,让你感觉是那么的亲切与自然。
有一天我咳嗽厉害跟单位请了假,我早晨去医院的路上,我发现老奶奶的摊位上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在那里,刚开始还以为是老人的子女呢,等我从医院回来时,却发现老人的摊位移到垃圾桶那边去了。
同时还有几个路人和那对年轻的夫妇在争论什么,只见老人走过来对路人说算了算了。老奶奶的好让别人看到他吃亏都忍不住要帮忙,可是他自己却说算了,路人也就没说什么了。
之后老奶奶就一直在那垃圾桶边上摆摊,但是去她那买菜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那对年轻夫妇的菜却没几个人买,有时候老人自己的菜卖完了,还帮那对年轻夫妇卖菜,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生活压力都大,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也算是做善事,这种以德报怨的胸襟估计也没多少人可以做到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卖菜的时候平白无故的送别人免费的葱姜蒜,看似是很吃亏,但是收获的却是人心和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在舍与得之中,老奶奶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让人三分,吃亏一点又何妨!三分,一点足以显露出她的为人处事。
故事二:
我以前有一个关系很铁的朋友,因他全家去了外地发展,有好多年没见面,只有偶尔的电话联系。我很佩服他为人处世的能力,他是一个善于在细节上打磨的人,总在细节上感动我,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记得有一年,我一个人出差要去他们城市,想顺便见见他,在一起喝喝酒、叙叙旧。他听说后很高兴,说到了那边后,他要安排好一切。
我坐飞机到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他亲自去机场接我,将我安顿到宾馆,当晚让我先休息,说路途遥远,一路奔波辛苦了,不要太累了,明天还有安排。他当晚并没有回家,而是在隔壁开了间房,为方便第二天早早叫起我一起跑步。他知道这是我多年坚持的雷打不动的习惯。
这就令我很感动了,按照常理他安顿好我就可以回家了,却还要在宾馆陪我。为了让我休息好,不打扰我,自己单开了房间,多一间房当然就多一份消费。而且还没忘记我跑步的习惯,这个安排让我们无论相隔多远,都会瞬间接近距离,一点没有生疏感。
第二天我们一起跑了步,能看出他并不善于跑,但还是陪着我跑了5公里全程。一起吃了早饭,也是我最爱吃的油条豆腐菜,这早点在他们当地并不多见,是他开车跑了几公里外才吃到的。这些习惯他还记着,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的习惯我都摸不着头绪,要是换作我来招待他,我都不知如何是好。
在那边待了三天,除了公事外,他都陪着我,游玩了几个地方,见了他的几位重要朋友,能感受到他对我浓浓的热情,一点都不怠慢。
我们是自小在一起长大的,算是幼时的伙伴,到了高中后,他就随父母去了外地发展。但在众多的幼时伙伴中,我就剩下与他联系了,好多人离开后就断了。我与他始终保持着联系,一方面是他经常主动联系我,让我们没有断了线;另一方面我们也性趣相投,有共同语言。但我感觉最主要的还是他没有忘记我们的交情,总是在心里记挂着我,没有他的主动,我可能会做不到像他这样。
玩了三天后我要走了,他开车送我去机场。到了机场他让我在候机大厅等他一会,我以为他有急事要办,过了会他跑来了,给我了一张托运费。我一看是他办的托运,他告诉我给我父母、岳父母和小孩买了些礼物,帮我托运了。跟我说到,出差一趟不容易,帮他将这份心意送回去。
我听后感动不已,这已不是一般朋友办的事,除了对我热情招待,还要给我的双方亲人和小孩子赠送礼物,礼轻情义重,这份情我几时才能还起。从那一刻起,我就认定他是我终生难忘的好兄弟。在机场我与他告别,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这件事过去多年了,我们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联系,一想起来就让我感动不已。同时他也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教会了我如何善待朋友和家人。
他很善于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从中发现别人的习惯、爱好和禁忌,然后记在心间。
他总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仔细观察、留意,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回馈给对方。
我将他的做事准则和行为作为自己学习待人接物的模板,从他身上学到了如何真诚待人,如何从细节上为别人考虑,如何用行动表达情感,这些都是我所缺憾的。
故事三:
冯总是我早年上中专时期的同学,开了一间室内装饰公司,在普通人看来,凡是做这个行业的老板都很忙,成天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再有,就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请客吃饭谈业务。
咱们这位冯总恰恰相反,他手机上有两个很活跃的群,一个群玩户外,一个是钓鱼的,群里几百号人都是一些有时间又有钱的主,在所有同学们的印象里,这位冯同学平常只喜欢摄影和画画,什么钓鱼,玩户外,他纯粹就是一个门外汉,一窍也不通,成天和这些人混在一起不是不务正业吗?
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装饰公司老总,这么多年以来公司总有接不完的业务,做不完的活,在我们这座四线城市有响当当的名号,是人们心目中为人处世的高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冯总几个生活中不为常人所知的细节,从此揭开了他之所以是为人处世高手的秘密。
说起来是6年前的事,我自打2011年退休后,除了和姊妹轮班照顾老人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经常徒步或开车自驾游,几年的时间里,这个圈子越来越大,群里本市的人也差不多有300人了。
一天,群里突然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人一上来就给大伙问好,紧接着在群里连续发了两次红包,我点开他的头像一看,这不是我同学冯总吗,反复对照了一下个人说明,确定真的是他,于是我打通了他的电话:
怎么是你,跑到我们这个群里来了啊。
对方回应:朋友拉我进来的,看见你了,正准备和你联络的呢,你在群里混得久,有活动记得通知我参加啊。
既然在一个群里,有活动时群主都会公示,只是我不明白,他一个搞装修的,哪有时间和我们这些闲人一起游山玩水呀。
一个月后,秋高气爽,群主和我们几个铁杆车友在群里发起了一条线路,武汉——长阳县——恩施大峡谷——神龙架林区——武当山——襄阳古隆中——最后一站在随州看银杏,离家就不到150公里了,总里程在2000公里以内,计划15到18天的行程。
出发前一天下午,自我感觉以一个老车友的身份,我特地去看看他准备得怎么样,好家伙,冯总单人单车已经准备妥当,5米多长的途乐有着巨大的空间,什么打气泵,脱困板,牵引绳,移动电源,医用急救包,帐篷,等救援工具一应具全,另外还有成箱的午餐肉,香肠,方便面,高档白酒,香烟,自热米饭,矿泉水,等等,把整个座位和后备箱都塞得满满的。
我惊讶地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你这哪是自驾游啊,这辆车活脱就是一后勤补给救援车啊。别说我们一行8台车不到20个人,就算一个整编的连队,特殊情况下做后勤保障也绰绰有余。
冯同学憨厚地笑了笑:这个群我新来乍到,你们带着我玩,混个脸熟,能给大伙做好服务我就很开心了。
老实说,他的话我当时并没听懂,倒觉得在这个群里我多少有点威望,就算他是群里的新人,大可不必行事这么卑微。现在想起来我好可怜,当时居然把冯总为人处世的境界想像得这么势利。
18天自驾游很快就结束了,关于这次行程中的故事,不是本文的要点,关键点是冯总通过这次旅行,与群里的朋友们同吃同住共患难,共同生活了18天,这期间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与信认。
网络中有这么一个流传以久的段子: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我们常常用生死之交来炫耀朋友之间的友情,是因为这种同甘共苦的日子,最能体现出朋友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无助的时刻,那个给你伸出援助之手人,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他会让你终身难忘。而这样的人在给予你帮助的时候,是无需理由,没有目的,不求回报的付出。
群里常常组织这样的活动,冯总但凡有时间就积极参入,别人大多是夫妻同行,他老婆在家里负责装修设计,还要经常下工地检查施工质量,冯总一心就在外面玩,永远是一个人,满满一车装备和物资。想想真有点替他老婆抱打不平。
不经意中,所有人都知道群里有一个热心快肠的冯总。
只要和他一起出行,冯总用价值6万多的单反给他们拍照,无人机拍出的宏大场面,他总是编辑好之后分发给每一个人,旅行中不再担心车辆被困,因为有冯总的途乐V8,足够的马力能使被困车辆脱困,此外,不论是谁的装备不够,生活物资用完了就找冯总,他车里准备的物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他还会提前预见未来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细节,有了他,就是快乐旅行的保障。
不经意中,所有人都知道群里这位冯总,他竟然还是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
以我在这个户外旅行,自驾游圈子混迹多年的资深驴友,群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我基本上略知一二,他们大多是45到60岁之间的中年人,有的是私企老板,商界精英,有的是行政干部,最不济的也是拆迁户和土豪太太,有经济能力还得有充裕的时间,都是能说话,能拍板的人。
所谓水到渠成,几百人的圈子有多大的能量,我不说大家都能估算出来,当大家知道冯总是做装修公司的时候,冯总的业务就在游山玩水中,一件一件地成交了,不用讨价还价,不用看材料品质,看冯总为人处世的细节,曾经在一起出生入死,渡过难关的经历,这就是保证。
至此,我终于搞明白了,冯总真是一个为人处世的高手,之所以他几乎用零成本投入,拿下别人几个月都攻克不了的项目,靠的不是请客送礼,不是恶性竟争中的低价竟标,他靠的是精准地锁点目标客户群体,用自己为人处世的每一个细节,获取别人的好感与信认,当别人认可他的人品之后,轻描淡写中就能把业务托付给他,一万个放心。
后来我和冯同学专程聊起过这件事,他说:先做人,后做事,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首先,你得真心地喜欢户外运动,就算不熟悉,也要花时间刻意地培养这种兴趣与爱好,不然就很难走进这些潜在客户的内心世界,通过户外旅行融入这个群体,情趣和爱好相通才能事半功倍,为人处世的任何细节,都是别人欣赏你、认可你的前提条件,这些,不是想装就能装出来的。
最后我侧眼看了看他的手机,里面还有几个旅游群,钓鱼群,摄影群……
(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链接:http://www.lizhigushi.com/lizhixiaogushi/a3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