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热评文章
纵向广告2
作者:周桦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 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 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 调查深入、资料翔实,真实,客观,书稿含褚时健数万字自述,并配以大量珍藏图片,很多都是第一次公之于众。 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褚时健传 读后感认真对待每一件经手的事,每一个遇到的人(上)——读《褚时健传》有感文 白雪 (原创)遇到《褚时健传》这本书,我是心存感激的。跟褚老大开大合的人生相比,自己的这点沟沟坎坎简直不值一提。褚老用匠人精神打造了一生的传奇。他为人诚恳、做事认真勤勉、遇事不畏难不抱怨、面对巨大挫折仍能奋起一搏的精神,堪为后辈学习楷模!一、认真严谨的作风,少年可见一斑褚时健年少时,父亲就过世了。为了生计,褚时健担起家里烤酒坊烤酒的工作。早年在烤酒坊烤酒时,他就非常注意考察影响出酒率的因素,且严格控制成本。烤出的酒成色总要比其他人好,且每斤苞谷的出酒量也要别人多出15%,“做一件事,力气一样花,马马虎虎地做力气就白花了”褚老说道。这种踏实钻研的精神,太值得现在的人们学习了。认真做好一件事容易,难得的是将“认真”二字融入骨髓。难的是“一辈子认真对待每一件经手的事,每一个遇到的人”。褚老是榜样,是良师。以后自己再遇到难题时,不妨想想如果换做褚老,他会怎么做?二、“中庸”之道处理棘手问题,事半功倍抗战时期,褚时健任县里的征粮干部,挨家挨户征粮,以保证部队后方供给。这个工作不好干,困难时期,粮食紧缺,怎么样让百姓交出为数不多的口粮?其他的征粮干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引发了很多不可收拾的场面。而褚时健的征粮过程却异常的顺利,半个月就完成了粮食入库。而同时开始征粮的一些干部却连征粮的数量还没有定下来。谈起征粮的经验,褚老说道,“跟农民商量事情,或者跟其他什么人商量,把双方利益摆平,话就好说了。”“什么事情都不要一条路走到绝,留点余地,心慈一些,善一些,对大家都好。”褚老是出了名的会聊天的人,跟什么人都能聊上几句,尤其与基层的百姓更是没有隔阂。大家信服褚老,是因为他什么事情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拥有与人共情的能力。人是感情动物,感情上倾向与你,减少了防备,万事就容易谈得拢。现代社会提高情商的书比比皆是,但是“真诚”不是看书学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人格修养。良好的人格和品行,需要不断修炼。做人,要向褚老学习,少一些心机和技巧,多一分善意与诚恳。三、第一个人生拐角——打成“右派”后的生活正当褚老在机关工作得风生水起时,却因无妄之灾被打成右派,人生因此第一次跌落谷底。在红光农场改造期间,褚实践并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仍然争取找事情做,并把每一件经手的事情做好。1959年3月,红光农场经历了一年左右的人民公社大锅饭后,粮食供应开始不足。刚到农场没多久,供应的伙食就成了全稀饭,再过了几个月,稀饭也只能保证一人一勺甚至半勺。生活实在艰难,褚时健向领导建议,把国家规定交的甘蔗交完后,剩余的一点甘蔗用来榨糖。于是,他搬到了可以榨糖、烤酒的半山去住。榨出的糖,农场自己人可以吃,还可以用来和附近的农民换些吃东西。他还将榨糖剩下的甘蔗渣用来烤酒,并用烤出来的酒跟村食堂换去食物。村里果树掉在地上的烂果,也被他利用起来做成蜜饯,与周围的少数民族换来一些生活用品。“他在哪里都会把生活搞好的”,这是褚时健的妻子马静芬对他的评价。这种“认真、踏实、务本”的企业家精神,贯穿着他起起落落的一生。我们在人生起落之间,总会伴随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和抱怨。然而却忽略了一点,只有做事情,并把事情做好,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想太多没有任何意义”,新的一年,大家都在忙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可谁能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们既控制不了自己,也控制不了“无常”。“变化”是恒久的主题,踏实地着眼于当下比什么都重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莫问前程。“把事情做好,一切都是顺带而来的”,正如褚老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