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正文内容

《小群效应》读后感_4000字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2 08:58:46 1

《小群效应》读后感4000字

实际上,携程事件如果在我们近期的所讲解的小群效应来看,还是很有代表意义的。

一开始在家长群等小的组织中,被发酵,很重要的是他们符合了本书所谈到的一些本质要素:

相近地域:都是来自于携程幼儿园

相近年龄:都是在一个年龄段的家长

相近兴趣:都是奔波于孩子的托管和教育问题

一反:孩子在幼儿园被虐待

而此事的发酵,最开始就是源于涉事家长一些发出来的视频,经过层层的转发,也因为这种愤怒情绪快速的被引爆了,这当中,这些普通的家长,则成为了最快速们也是短时间内最具影响力的连接者,快速使得发酵,但是这是事件驱动,我们也发现很快事件就销声匿迹了。在这个典型的案例中,符合我们在近期讨论的三近一反和连接者。

当然,我们纵观北京幼儿园所产生的最后结果发现,一旦连接者出现信息的偏差,则也会引起很大的不好的情况出现。

本期将就连接者进行讨论。连接者串联社群,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穿梭于各种小群,扮演不同的连接者角色。

在第三期,我们主要讨论了能够将群激活的三近一反,即相近地域,相近年龄,相近兴趣,相反性别或者矛盾,是能否激活群组的重要因素。

但我们发现,每一个群组基本上都有1%的人是极度活跃,甚至是狂热。而这些人,我们一般称之为连接者,他们共同的特征不一定拥有海量的粉丝,但绝对拥有超高影响力。

这就是我们本期讨论的连接者。

社交分享转化力强大

在小群效应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某个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中,发现,20万用户的自然推荐和分享,就给平台平均每月带来至少1亿元的销售额。这些我们一般叫做购物达人。

说到这,有个现象和大家聊聊,你会发现在社交网络中,除非用户很满意或者开心,认为有必要炫耀一下,比如书籍,电影,奢侈品是电商平台分享最常见的三类,否则会很吝惜于秀自己买的商品。

回到刚才的电商数据上,另一点发现是购物达人的一次分享能带来200到2000单转化。

而此前这家网站只有15万用户分享时,每月销售额只有4500万,换句话,分享人数增加了五万人,销售额却增加了几乎一倍。

购买决策重度依赖于社交

另一个小例子是,在针对300白领女性的调研中,发现,47%的人会对好友的推荐认真考虑,43.3%表示在购买前参考用户评价,而如果有好友帮助决策,则考虑购买比例增至88%。可以看到好友分享和推荐产生的影响力十分巨大,这也印证我们在之前谈到的,社交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相互认识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说,来自好友和相似人群信息,对购买决策影响巨大。

但同时我们看到一些电商网站在商品信息和资讯的社交分享数据,经常也会出现两低一高的情况,用户分享欲望低,人数少,互动欲望低,这导致流动性匮乏。但是点击转化倍数高,其价值很大。

这当中我们总结了几点发现:

用户愿意分享资讯,而不是商品信息

用户分享的商品信息数量不足资讯1/10,甚至更少

商品信息产生转化作用时长超过资讯,且被分享次数越多,长尾效应越明显

电商分享用户增加,回流倍数也大幅增加

我们大多数用户是不想去分享商品的,但是却受朋友的发布推荐信息影响很大,越贵重商品,参考朋友建议比例越高。

刚才我们几个案例都是关于社交电商的,这当中回答了为什么今天没有优秀的社交电商出现的原因,因为本质上分享低和互动低的问题没解决。如果社交电商无法解决自身品牌或商品信息的社交网络中扩散,则将很难做大。

我们看到小红书,张大奕等社交电商,具备了信息扩散能力。所发布的内容既是粉丝想看的,也属于商品导购,解决了信息扩散的问题。通过关系链转化促成信息扩散,通过信息扩散,再进行关系链转化。

连接者就是要穿透小群

而如何穿透小群,将那些活跃且经常分享的推荐的成员挖掘出来,就成为运营社群关键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一个邀约事件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企业,公众号,最终用户的分析,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46.25%的参与量是由0.8%的人产生的。那么这0.8%的人如何找到?

为此,我们可以将一个社群按照金字塔结构划分为四类:

普通人

连接者

局部意见领袖

全局意见领袖

一个社群中90%成员是沉默的,而这就是普通人,群体庞大,也是转化业务的基础。

局部意见领袖是指能够影响小范围人群的用户

全局意见领袖是指能够影响更大范围的大部分人的用户

二者差异在于局部意见领袖仅仅影响自己覆盖粉丝。且粉丝没有扩散性。而意见也无法扩散出去。但是全局意见领袖则包含了很多的局部意见领袖和连接者。

而连接者,则是说能将信息分享出去的社群成员。他们串联不同社群和人群,推动信息在无数封闭小群扩散的关键人物,也是帮助信息二次乃至无数次传播的关键人物,信息经由连接者到达一个新的人群。

普通人引发的蝴蝶效应背后是一个个连接者。一部分连接者兼备意见领袖的角色。

连接者在实际情况下有两种:

一类是活跃在微博和微信上的内容账号,就是大号,他们承担和扮演连接者角色。这些大号将消息发出去,经过粉丝再次传播。而他们也是今天社交网络,扮演了连接者,也担任局部意见领袖。简单说就是今天说的kol。

另一类则是普通人跃升为连接者。这是典型有小博大,一个普通人进行分享后,虽然只影响了一位好友,但这位好友再度分享扩散,却触发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也就是所谓一夜爆红。

而这个普通人成为了传播事件的最关键,最重要的连接者,引发的结果你不亚于任何一位全局意见领袖。

普通者转为连接者威力可想而知,社群规模大小取决于连接者和意见领袖的角色,比如前面谈到0.8%的人群。这个人群越大,则进来的普通人越多。有效影响和激活普通人,不仅让社群更加活跃和高效,还能吸引更多人变成连接者和意见领袖。

普通者的威力有多大

有一款付费问答的应用叫做分答,在最初的时候,前一千名用户是普通用户,当有一天吸引了一个小马宋,一个著名的kol,由他吸引了罗振宇,之后是鹦鹉史航,王思聪,结果16年变成了最火爆的内容付费产品。这说明普通者做为连接者其威力无形中会威力巨大。他们会带来巨大的传播扩散效果,他们将信息带到更多新社群和社交圈,影响很多人。

怎么挖掘和与经营连接者

但是如何在社群中寻找,激发这些连接者,一直都是社群工作者的重点。

信息的传播是有边界的,如果是事件驱动,事件结束,就是传播边界,,但如果是关系驱动,信息仍旧会在长尾世界中传播和运用。涌现出来的新连接者联通了新用户人群。简单说有时候一篇文章过了好久突然就火了,关键就是有新的连接者带来的连接。

这就是说不是下一层影响人数一定会比上一层影响人数少,这取决每个分享者的影响力。连接者是把全局意见领袖或者局部意见领袖的信息传播出去,又影响更多意见领袖和普通人。

大部分用户只有少数好友,只能影响少数好友,少数用户能连接绝大多数好友,占比甚至只有个位数,找到这些大节点,尤其是连接者,能快速增长。

狼人杀游戏的指数级增长

但核心是如何找到并运用这些连接者呢?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狼人杀游戏的案例予以说明了,实现狼人杀指数级增长的背后,就是不断的将法官运营做好。当用户作为法官角色时,有人就愿意回到自己的去亲自,通过微信群组织一局游戏。法官就是连接者,在早期的一万名用户中,就靠200的法官来组织。法官越来越多,那么信息扩散和用户增长就会加速。

大V店的套路-荣誉与利益驱动

前文我们提到了低分享和低互动的特点是社交电商的核心问题。今天我们看微商的获客,靠的是寻找连接者的方式。微商不直接卖货,而是信息发布吸引选出合适的个人代理商,通过他们去进行日常的销售和客户维护,这些人就是连接者。如果社交电商想发展起来,就要让连接者人群发挥稳定作用,这里有一个案例是大V店,这是一个妈妈社群电商。

大V店解决妈妈们在购买绘本时的选择难题,通过专家分享文章以及朋友讨论,间接起到帮助筛选作用,并且如果购买还可以得到佣金。

佣金这里有两种:

如果是顺着好友分享的链接注册成为会员,好友会得到一次性奖励。

如果在自己页面购买商品,将会直接获得固定比例返佣,相当于折扣。

但因为单次奖励很少,后期大V店进行了用户等级功能调整,比如邀请50位好友加入,就是凤凰妈妈,并且可以获得佣金。

在这个大V店案例中,实际上我们发现用户一般购买选择更低价的平台,此外商品纯粹的信息简介无法使用户做出购买决策,而妈妈之间的推荐则是降低了这种成本。

本质上看,相似需求是吸引会员加入的前提,但这不够,于是荣誉与利益驱动的用户等级进阶体系则使得用户在不同阶段获取不同利益和荣誉等级。而这些不同等级的妈妈们都是连接者,不断拉动整体群体的发展进阶。

总结

在本章所讨论的连接者问题上,我们会发现纯粹的相近需求是大前提,但是当中的连接者也是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运营和挖掘的,比如用户的利益和荣誉,也可以找到用户的组织的核心要素,比如法官角色的存在,大多数连接者,是需要被赋能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在利益和自我荣誉得到保障时,会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当然有时候连接者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会不小心出发了威力巨大的传播影响力。

在第三期,我们主要讨论了能够将群激活的三近一反,即相近地域,相近年龄,相近兴趣,相反性别或者矛盾,是能否激活群组的重要因素。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