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热评文章
纵向广告2
《爱情笔记》读后感800字
2019.1.13 Essays in Love
第一次讀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的作品,讀完之後才能理解為什麼他被贊譽具有米蘭·昆德拉的批判深度以及羅蘭·巴特爾的解構氣質,更能明白他為何能被稱為「英國笛卡爾」。這本小說,更確切地說其實是一本愛情哲理小說。它雖然具有很完整卻不太特別的故事情節(即作為建築師的我與在雜誌社工作的克洛艾在同一航班上相遇,然後一見鍾情,經歷了完整的愛情週期後,克洛艾愛上了我的同事威爾,於是兩人分手),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對於其中關於愛情的問題的思考,這也體現了德波頓的作品極具思辨性的特點。德波頓的知識面非常廣,文中大量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倫理學家、文學家、文學人物等等,也用了文學、心理學、倫理學、建築學、數學、人類學、物理學等學科知識去構建,所以能夠真正讀透其中的每一個字從進而達到強烈的共鳴也並非易事。
我最欣賞的是,德波頓能夠將人與人相愛這一件過程,像解剖一樣儘可能地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感受真實的愛情的波動。難就難在,他解剖的是自己(也即是小說主角在自我分析)。每一個章節對應一個方面的思考,比如愛情恐怖主義、情感的週期波動、如何在「愛」中確認自我等等。他對於這些問題的論述很具體,他會旁引博證、運用數字(如第一章計算兩人偶遇的概率)、進行類比等,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談到我們會為了心上人重新塑造自己,就像「戀人的要求是一件緊身衣,而我們自身是肥胖的,於是看起來就像一個肥胖的男人盡力讓一件偏小的衣服顯得合身」。
看完這本「小說」我會感到很惶恐。就像書中的「我」不願意跟克洛艾再談起前女友的事,害怕自己與克洛艾會跟之前的愛情一樣是悲劇。同理,這本書很詳細地寫出了一段愛情從出現到消失的過程,其中的多個環節必然是大部分人都經歷過的,所以也會讓看這本書的人恐慌自己某一天也如小說主角這般耗盡了相遇時的激情從而結束一場心動。無論如何,我仍然很欣喜能夠看到這樣一本用近乎純理性的方式講愛情故事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