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正文内容

《独坐》读后感_2600字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2 09:19:26 1

《独坐》读后感2600字

我不喜欢语文,缘于读鲁迅的文章,那时课文中《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都是必考知识,我读不懂读不透,遂对语文失去信心。后来偶尔间看到汪曾祺先生的《陈小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心想这样的文章我也写得,这才激起了我对写作的兴趣。
汪老的文章犹如白茶,清淡中包含百味,匠心中不着痕迹,喝一口就会沉醉在他的文字中。他的《独坐》更是“庾信文章老更成”,文笔成熟,干净,自然,不做作,读来市井、烟火、人情扑面而来,滋生出岁月静好的淡定。
《独坐》是岁月流逝的忆旧
岁月流逝,过去的人和事经过多年的发酵,终于酿成一壶陈年老酒,醇香浓郁。汪老写北京的胡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偶有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老人吹的短笛的声音。”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起自己生活的老巷,那一声声“甜白酒要伐”似乎穿越时光而来。
他写昆明的雨,“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他的笔下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中有鲜嫩的菌子,有乒乓球般的杨梅,有摘缅桂花的寡妇和养女。这雨是带有生命力的雨,能使倒挂的仙人掌开出花来,能使苦难的岁月生出希望来。
他写西南联大中文系,“刘文典先生讲了一年庄子,‘《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他讲课是东拉西扯,有时扯到和庄子毫不相干的事。”闻一多上课抽烟,学生也抽烟,理科生穿过半个昆明城来听课,教室里里外外都是人。西南联大为什么那么让人怀念,简陋的教室培养出许多的大师,是因为学术的自由和包容。而现在的大学有漂亮的大楼,却难见大师,更是难出大师。
《独坐》是家长里短的遐想
人生最难忘的是儿时记忆,家乡风貌和青春岁月。他写踢毽子,“选两个小钱(制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不易得,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较之插于鹅毛管中者踢起来尤为得劲。”童趣跃然纸上。想起我小时候为了自己做毽子,追得大公鸡满村跑,公鸡哀叫不歇,漂亮的尾毛被拔光,成了秃尾巴鸡,看见小孩就逃的情景。
他写在昆明跑警报,“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在跑警报中还产生这样的对联,一副是:“人生几何 恋受三角”另一副是:“见机行事 入土为安”从中看出艰难惶恐中也生出闲情逸致来。
他在《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中列举欧阳修、归有光、朱自清关于父母慈爱的文章,他说写纪念父母的散文只需画平常人,记平常事,说平常话。要平淡真挚,不讲大道理,不慷慨激昂,不搔首弄姿。这无疑指出了写散文的要点,平平淡淡才是真。汪老的语言追求平淡,是雕琢后的平淡,是精心化妆后的自然,“是川菜里的水煮白菜,汤清可以注砚,但并不真是开水煮白菜,用的是鸡汤。”
《独坐》是人生练达的闲说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风风雨雨,沟沟坎坎,汪老的人坐哲学是随遇而安。“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 
他写到自己被评为右派,要找证据,于是有人拿他的诗说事。诗的原文如下: 
新绿是朦胧的,飘浮在树梢,完全不像是叶子……远树绿色的呼吸。 
批判的同志说:连呼吸都是绿的了,你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污蔑到了什么程度?!其实批评的同志也知道诗不能这样理解,可是每个人都得在舞台上扮演角色,只能说着该角色的台词。生活就是如此,我们有时何尝不是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无可奈何的事。把生活看成是好玩的,未尝不是智慧。
汪老还有一大本领是自得其乐。“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我在构思一篇作品时,我的孩子都说我在翻白眼),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
汪老的自得其乐体现在三件事上,写字、画画、做菜。他从小就练过字,父亲又是画家,烦躁时可以躲在字画里去喧泄情绪。他喜欢各地美味和故乡食物,他写的美食读起来舌尖生津,仿佛耳边响起了切菜剁肉的砧板声,面前浮起了蒸笼煮锅热腾腾的氤氲。
《独坐》是读书写作的感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作的格局受阅读的格局左右。汪老说自己爱读书爱淘书,书读得多而杂,从中外名著到民间艺术,从绘画到音乐,无所不包,这也使得他随便拿件东西,比如毽子,竹壳热水瓶,也能写出个子丑寅卯来。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如昆明的雨,耿庙神灯,都能论出天文地理、世间百态。
文章从生活中来。他说“我写的小说的人和事大都是有一点影子的。有的小说,熟人看了,知道这写的是谁。当然不会一点不走样,是得有些想象和虚构。”又说:“想象和虚构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思索。井淘三遍吃好水,生活的意义不是一次淘得清的。”他的《求雨》《职业》都是带着对生活的思索而成的。思索是对生活的一角隅、一片段反复审视,从而发现更深邃、更广阔的意义。
文章必须有美感。他说“一个真正欣赏齐白石和柴可夫斯基的青年不会成为打砸抢分子。”他的作品内在的情绪大多是快乐的,他认为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快乐。他还说:“我在构思一篇小说的时候,有点像我父亲画画那样,先有一团情致,一种意向。然后定间架、画“花头”、立枝干、布叶、勾筋……一个是,可以锻炼对于形体、颜色、“神气”的敏感。我以为,一篇小说,总得有点画意。”
汪曾祺先生,有人称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入俗而脱俗,在沧海世事中,将精深的人生体验赋予自己的文字。《独坐》这本书是汪老的经典散文集,有西南联大的生活,有闻一多、老舍、端木蕻良、铁凝等人物印象,有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这些文章展现出童趣、野趣、情趣、文趣、戏趣。实践着沈从文老师教诲:“文字,还得贴紧生活,要贴着人物来写。”他用最平淡的文笔,写最精采的文章。

文章目录
    搜索